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主要包括液体不滴、滴速异常、局部肿胀、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等,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1、液体不滴
可能因针头堵塞、输液管受压或折叠导致。此时需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调整针头位置或更换输液管,必要时重新穿刺。若为凝血块阻塞,不可强行挤压,应更换输液部位。
2、滴速异常
滴速过快可能因输液架高度过高或调节器失控,需降低输液架高度并重新调整调节器;滴速过慢常因针头贴壁、输液管扭曲或压力不足,需排除管路扭曲并抬高输液袋增加压力。
3、局部肿胀
多因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壁,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表现为穿刺部位隆起、皮肤发凉,需立即停止输液并重新选择静脉穿刺,肿胀部位可局部冷敷减轻组织水肿。
4、药液外渗
刺激性药物外渗可导致组织坏死,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需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回抽外渗药液,局部注射拮抗剂如透明质酸酶,并用50%硫酸镁湿敷。
5、静脉炎
长期输注高渗或刺激性药物可引发静脉壁炎症,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触痛。需更换输液部位,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进行超短波理疗。
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穿刺部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管路通畅性,避免输液架高度不当或肢体过度活动。对于高危药物输注,建议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