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时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哺乳频率、物理治疗、调节情绪、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催奶。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必要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调整饮食
日常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鲫鱼汤、猪蹄汤等,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哺乳期女性每日需额外补充约500kcal热量,建议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引起堵奶。若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在中医指导下食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食同源的食材。
2、增加哺乳频率
婴儿有效吮吸可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促使垂体分泌催乳素。建议每日哺乳8-12次,每次单侧乳房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注意让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哺乳后可用吸奶器排空残存乳汁,有助于维持泌乳量。
3、物理治疗
哺乳前可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湿敷乳房10分钟,配合从乳房根部向乳头的环形按摩,每日2-3次。注意按摩力度需适中,出现硬块时可重点轻柔按摩,但禁止暴力挤压。适当增加上肢运动如扩胸运动,可改善乳腺导管通畅度。
4、调节情绪
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抑制催产素分泌,建议通过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帮助分担育儿压力。保证每日7-9小时优质睡眠,可与婴儿同步作息,夜间哺乳后及时补眠。
若通过上述方式仍无法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制剂如通乳颗粒、催乳丸等,或采用针灸刺激膻中、少泽等穴位。需注意避免自行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哺乳期间禁用麦芽、花椒等可能回奶的食物。建议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摄入不足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