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症状主要包括肌肉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其治疗和预防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常见症状与对应处理方法如下:
1、肌肉痉挛
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会导致咀嚼肌、面部肌肉持续性收缩。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颈部、背部及四肢肌肉强直性收缩,呈现角弓反张等特征性姿势。此时需立即清除感染源并进行被动免疫治疗。
2、抗毒素治疗
对于已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中和游离毒素。常用剂量为3000-6000单位的抗毒素,或250-500单位的免疫球蛋白。治疗应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以阻止毒素与神经组织进一步结合。
3、抗生素应用
彻底清创后需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控制破伤风梭菌繁殖。成人常规使用青霉素G静脉滴注,每日剂量为1000万-1200万单位,分4次给药;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甲硝唑,每日500mg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4、镇静解痉处理
地西泮作为控制肌肉痉挛的首选药物,通常每4-6小时静脉注射10-20mg。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苯巴比妥或冬眠合剂,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5、预防免疫措施
包含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未完成基础免疫者受伤后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同时联合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建议在受伤后24小时内完成被动免疫,并按照0、1、6月的程序完成三剂次主动免疫接种。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伤口和规范免疫程序。任何深部刺伤、动物咬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清创。保持规律疫苗接种可提供长期保护,建议成年人每10年加强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出现肌肉僵硬或抽搐症状时需立即至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