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常见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腹部CT扫描、钡剂灌肠造影等。具体检查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结肠憩室的主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壁形态。检查时医生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肛门插入,实时查看结肠黏膜是否存在囊状凸起的憩室结构,同时能鉴别炎症、肿瘤等病变。对于伴有出血的患者,还可进行镜下止血处理。
2、腹部CT检查
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肠壁及周围组织情况,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发现结肠壁局部膨出的憩室结构。增强CT还能评估憩室是否合并感染、脓肿或穿孔等并发症,对于急性腹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钡剂灌肠造影
患者经肛门注入含钡造影剂后,通过X线透视观察结肠轮廓。憩室在影像中表现为肠壁外突出的囊袋状阴影,直径多在0.5-2cm之间。该方法对憩室的整体分布显示较直观,但无法观察黏膜细节,已逐渐被结肠镜取代。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提示憩室炎可能。粪便潜血试验有助于发现隐性出血,但需排除其他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出现反复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组合检查,必要时需进行肠系膜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确诊后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便秘诱发憩室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