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急性阑尾炎有哪些分型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阑尾炎主要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等类型。具体分型与病变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于病变早期阶段,阑尾黏膜层或肌层出现充血水肿,但尚未形成化脓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体温多在37.5-38℃之间,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此阶段可通过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甲硝唑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炎症累及阑尾全层,管腔内积脓并形成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腹痛程度加剧且持续存在,可能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体温可升至38.5℃以上。此时需及时进行阑尾切除术,配合头孢曲松、奥硝唑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3、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阑尾血运障碍导致管壁坏死,常并发穿孔引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板状腹等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需急诊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并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

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症被大网膜或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边界不清的炎性包块。查体可触及右下腹压痛性包块,超声检查显示混合回声团块。治疗上需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脓肿吸收3个月后再行择期阑尾切除术。

出现急性腹痛特别是转移性右下腹痛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后需根据具体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可尝试保守治疗,但病情进展者应尽早手术干预,避免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并注意饮食管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