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保存方式一般建议冷藏,但具体方法需根据剂型决定。常见的液体或半固体剂型如汤剂、膏方可冷藏,而颗粒、丸剂等固体剂型通常避光防潮保存即可,冷冻可能破坏药物有效成分。
1、煎煮汤剂
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含有大量水分,容易滋生细菌,通常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12小时。建议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温度控制在2-8℃,保存时间不超过2天。若需长期保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真空分装,但不宜冷冻以免药液结冰导致有效成分析出。
2、颗粒与丸剂
中药配方颗粒需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开封后需密封防潮,若环境温度超过25℃可冷藏。蜜丸、水丸等固体剂型因含糖分或粘合剂,冷冻会导致质地变硬或开裂,建议用玻璃罐密封后冷藏,保持温度在5℃左右,避免冷冻造成的物理结构破坏。
3、膏方与散剂
膏滋类中药含胶类成分,冷藏可防止分层变质,开封后每次取用需用干净器具。散剂和粉剂对湿度敏感,需用防潮袋密封后存放于冷藏室下层,若冷冻可能导致结块或有效成分氧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冰片等制剂,冷冻会加速芳香物质挥发,降低药效。
保存中药时需注意原包装密封完整,避免温度剧烈波动。若药物出现絮状物、异味或变色等变质现象需立即停用。不同配伍的中药对储存条件存在差异,建议遵药剂师指导,特殊药材如虫草、人参等另有保存要求,不宜简单采用冷藏或冷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