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易发于口腔黏膜的唇红部、颊黏膜以及舌部等部位。该病属于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口腔黏膜病变多表现为特征性皮损,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确诊。
1、唇红部
盘状红斑狼疮最常累及下唇唇红部位,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表面覆有灰白色鳞屑,可能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病变区域可能出现糜烂或结痂,若反复发作可能形成萎缩性瘢痕。
2、颊黏膜
部分患者可在双侧颊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网状白色条纹,周围伴有充血红斑。病变区域触诊质地较硬,表面可能出现浅表糜烂,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可能引发疼痛。
3、舌部
舌背或舌缘可能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中央区域萎缩呈现鲜红色,边缘隆起呈白色角化边缘。此类病变较为少见,需与口腔扁平苔藓等疾病进行鉴别。
若发现口腔黏膜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糜烂或角化性病变,建议尽早就诊于口腔科或皮肤科。临床常通过组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羟氯喹、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控制病情,日常需严格防晒并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