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女性身体通常会受到激素变化、子宫内膜脱落、免疫力变化、痛经以及情绪波动等影响。这些变化是生理性过程的一部分,但也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不适。
1、激素变化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波动,可能导致乳房胀痛、皮肤油脂分泌增加等现象。部分女性还会因激素水平下降出现基础体温轻微升高的表现。
2、子宫内膜脱落
这是月经来潮的核心生理过程,伴随子宫内膜碎片和血液排出。该过程可能引起下腹部坠胀感,部分女性会出现腰部酸软等不适。
3、免疫力变化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pH值改变,局部防御能力暂时性下降,可能增加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建议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浴。
4、痛经
约60%女性会出现原发性痛经,多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有关。继发性痛经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
5、情绪波动
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分泌,如血清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情绪敏感、焦虑等表现,通常在经期2-3天后自行缓解。
经期建议使用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适当增加含铁食物摄入预防贫血。若出现剧烈腹痛、经量突增或减少超过既往50%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妇科排查异常。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