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外感病邪,指人体受到风邪和寒邪侵袭引发的病理状态。这类外邪多因天气骤冷、保暖不足或体质虚弱时侵入体表,常导致一系列以怕冷、发热为主的症状。
风寒侵袭人体时,寒邪会阻滞卫阳之气,导致毛孔收缩、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患者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等表现,舌苔薄白、脉浮紧是典型体征。体质偏弱、阳气不足的人群更易受风寒影响。中医治疗以辛温解表为原则,常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驱散寒邪,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也可缓解症状。需注意与风热感冒区分,后者以咽喉肿痛、黄痰为特征。
日常预防风寒需注意保暖,尤其头颈、肩背等部位避免受凉。饮食上可适当食用生姜、葱白等温性食物,但不宜过量。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卫外能力,体质虚弱者可通过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阳气。若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等并发症,避免自行滥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