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蛋白偏高可能由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需要结合具体检查项目判断。若是尿液或血液中的蛋白质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与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有关,也可能是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肉组织损伤,释放少量肌红蛋白等蛋白质进入血液,引起血液或尿液中蛋白水平短暂升高。这类情况通常无其他明显症状,适当休息后可逐渐恢复,无需特殊治疗。

2、高蛋白饮食

短期内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等,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导致尿液中暂时出现微量蛋白。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蛋白质摄入后,尿蛋白水平通常会恢复正常。

3、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会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表现为尿蛋白明显升高(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g),常伴随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引发蛋白尿,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进展为大量蛋白尿。患者需规范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卡托普利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

5、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会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血液中M蛋白显著升高。患者可能出现骨痛、贫血等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常用注射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胶囊等药物治疗。

若体检发现蛋白偏高,建议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病理性蛋白升高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切勿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