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为什么脑干损伤会导致交叉性瘫痪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脑干损伤导致交叉性瘫痪主要与神经传导束的交叉走行及脑神经核团的位置有关。交叉性瘫痪通常表现为损伤同侧的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常见于脑干梗死、出血或外伤等情况。

1、锥体束交叉

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端大部分交叉至对侧,损伤交叉平面以上的锥体束可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若损伤发生在交叉后的下行纤维,则导致同侧肢体瘫痪。脑干不同平面的损伤可影响交叉前后的纤维,从而出现对侧或同侧运动障碍。

2、脑神经核团定位

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主要支配同侧头面部肌肉。如中脑动眼神经核损伤会导致同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同时合并对侧肢体瘫痪(Weber综合征)。桥脑面神经核受损可引起同侧面瘫,伴随对侧偏瘫(Millard-Gubler综合征)。

3、感觉传导通路影响

脊髓丘脑束在延髓内已交叉至对侧上行,内侧丘系在延髓交叉后上行。损伤未交叉的薄束、楔束可引起同侧深感觉障碍,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损伤则导致对侧浅感觉缺失。感觉与运动传导束的混合损伤会加重交叉性症状。

4、网状结构受累

脑干网状结构参与意识维持和肌张力调节。损伤后可能引发意识障碍,同时下行抑制通路中断会导致对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加重运动功能障碍。

此类患者需通过头颅MRI、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明确损伤范围。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溶栓、降压或手术干预,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出现突发性生活叉性瘫痪时,建议立即就诊神经科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