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但不引发明显症状的状态。这种感染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对平衡。
潜伏感染的机制通常与病原体特性及宿主免疫状态有关。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结核分枝杆菌可在肺内形成包裹性病灶长期潜伏,EB病毒则能在B淋巴细胞中持续存在。这些病原体通过抗原变异、细胞内存活等方式逃避免疫清除,同时宿主免疫系统也无法彻底将其消灭,形成长期共存状态。
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免疫抑制或特定暴露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病毒抗体筛查等医学检查。日常应注意营养均衡,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反复发热、异常皮疹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通过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原体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