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长期存在会有什么危害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蛋白尿通常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由生理因素或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引起。长期存在可能损害肾功能,引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发热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这种情况通常与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蛋白质漏出量较少,且休息后多可自行恢复。但若持续存在,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2.肾炎

肾小球炎症反应会破坏滤过屏障,使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患者可能伴随血尿、血压升高等表现,需通过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需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3.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大于3.5g/24h)伴低蛋白血症是该病典型特征,常见于膜性肾病等类型。治疗常联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和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同时需预防血栓形成。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基底膜,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进展为显性蛋白尿。除控制血糖外,可应用达格列净片等SGLT-2抑制剂降低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展。

长期未控制的蛋白尿会加速肾功能衰竭,导致毒素蓄积引发尿毒症。持续蛋白丢失会造成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水肿和高脂血症。免疫球蛋白流失还会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建议定期检测尿蛋白/肌酐比值,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病情,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